找到相关内容912篇,用时9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河北响堂山石窟的北朝刻经及书法

    中国佛教》一书记载:“什译本原是七二十七品,且其《普门品》中无重诵偈。后人将南齐法献共达摩摩提译的《妙法莲华经·提婆达多品》第十二和北周阇那崛多译的《普门品偈》收入什译,构成七二十八品。”其后又将...有神宇,其周朝所废之寺咸可修复”(《辨证论》三)。开皇四年(584年)还敕天下,“凡北周已入官而未毁之佛像,再行安置”(《历代三宝记》)。又据《历代三宝记》十二记载,隋文帝杨坚在“开皇十三年(...

    赵立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440092982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八)

    有退也?佛言:不也。须菩提言:若不尔者,云何有退?佛为须菩提,渐以明《法华经》义故。   注释   ①见《大智度论》十二。有人向舍利弗乞眼,舍利弗只好给他一只眼睛。乞者拿著眼睛在舍利弗面前闻闻,... ②见《大智度论》十:「如七住菩萨观诸法空无所有,不生不灭。如是观已,於一切世界中,心不著,欲放舍六波罗蜜入涅盘。譬如人梦中作筏,渡大河水,手足疲劳生患厌想,在中流中梦觉已,自念言,何许有河而可渡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1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五)

      注释   ①《大智度论》十二:「复次,『有』有三种:一者相待有,二者假名有,三者法有。相待者,如长短、彼此等,实无长短,亦无彼此,以相待故有名,……如是等名为相待有。是中无实法,不如色、香、...十二见:应为六十二见之误。《大智度论》七十,列举身见等六十二邪见。   11第十五章次问分破空并答   译文   慧远问道:《大智度论》分析组成叠的基本成分,分析到毛分,由毛分再分析到最小单位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4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一)

    。诸法无生(无灭),观此无生之法,破生灭之烦恼,信忍安住於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,称为得法忍。七地以上菩萨为得法忍菩萨,见《仁王经》。《大智度论》十二:菩萨得无生法忍,舍肉身得法身,另外,请参考第一章注...戒、忍辱柔和、勤行精进、禅定解脱三昧、多闻智慧诸波罗蜜。   ⑥声闻得无著果: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为阿罗汉,旧译为无著果,意为没有贪著的果位。见《出三藏记集》一。声闻,意思是闻佛陀说教而悟解之人,原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7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)

    任何有为法都没有自性,都是空。五蕴本身也可以破析而无自性,也是空。   (28)《大智度论》十二详论微尘无有。微尘指最细微的物质颗粒,不能再分割了,又称极微。小乘说一切有部认为,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...状态中,不但灭除生死之因,也灭尽生死之果,原来的肉身不存在了,思虑也没有了,不再受生。   ②这里所据的是《大智度论》十所说:释迦「立七住中,得无生法忍,心行皆止,欲入涅盘。尔时,十方诸佛皆放光明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8.html
  •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后世传承

    净业,每每理味奔流,饱含殷切之情。贞观十九年(645)入寂,时年八十四。   道绰大师的著作,现存的有《安乐集》上下二。道绰净土学的特色在于重视经证。他在《安乐集》的首就说:“一部之内,总有十二...寺庙名叫悟真寺。道宣《续高僧传》十二《隋终南山悟真寺释净业传》云:“开皇中年高,步于蓝田之覆车山,班荆采薇,有终焉之志。诸清信士敬揖戒舟,为筑山房,竭诚奉养,架险秉悬,制通山美,今之悟真寺也。”[...

    文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593661.html
  • 佛教价值观在隋唐价值综合中的重要地位

    同归;教有浅深,殊途共致”(《历代三宝记》)十二)。唐高祖临朝不久,就下诏“三教虽并,善归一揆”(《册府元龟》)五十)。这就为隋唐时代的价值取向,设定了轨道。虽然,在三教鼎立的价值观念格局中,儒家的...从容录》)三);称智为“楫”,所谓“凭智楫到彼岸”,清楚地表现了慈悲、智慧的工具价值特征。悲智二德既然是工具价值,所以在佛教中它具体表现于修持的准则和方法上,例如要求修习“戒、定、慧三学”,“戒”是...

    赵馥洁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493688.html
  • 长安佛教历史进程概论

    了二十五众(《续高僧传. 义解篇后论》),大兴善寺沙门僧璨即曾为二十五众第一摩诃衍匠,大兴善寺沙门僧琨也做过二十五众教读经法主,从事学众的教导(见《历代三宝记》十二,《续高僧传》七、九)。   ...在长安市西寺中出《渐备经》。”(未详作者《渐备经十住梵名并书叙》)同年,他还在这里翻译了《金刚藏菩萨行经》一卷( 费长房《历代三宝记》六;道宣《大唐内典录》二)。西寺或相对于白马寺、敦煌寺(均位于...

    增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693695.html
  • 罗什渊源

    的龟兹和西域文化中写下了笔墨浓重的一页,对西域文化领域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。   据日本佛学大师羽溪了谛的考证,龟兹还有一个名称叫“拘夷。”《出三藏记集》十二中收录的《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记》...玄奘、不空并称的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,先祖列居首位,被誉为译经泰斗。 罗什先祖一生翻译佛经七十余部、三百多。他通晓梵文、汉文,治学严谨,无论其译经数量、质量,还是对世界宗教哲学和佛教文化的影响,...

    理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5572394351.html
  • 法界缘起论

    所以成为佛陀,就在于他证悟了缘起法的根本道理。《杂阿含经》十二中说:“佛告比丘,缘起法者,非我所作,亦非余人作。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,法界常住。彼如来自觉此法,成等正觉。为诸众生,分别演说,开发显示...现象都处在普遍的因果联系之中,都依一定的条件而生起。缘,指一切事物和现象所依赖的原因和条件;起,就是依条件而生起。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九云:“种种缘和合已,令诸行法聚集生起,是缘起义。”佛教的缘起论强调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5195628.html